陈莉,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0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合肥服装学校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工作, 2016年7月起在合肥工业学校继续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工作。
在职业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十九个年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全部都倾注在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默默立下了“把教育当做为自己一生事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的誓言。爱岗敬业,爱生爱校,力争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凭着一种执着追求和对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把一条坚实执着、无私奉献、勤勉敬业、为人师表、廉洁诚信的路铺展成人生轨迹。
能投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能坚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能力。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坚持不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结合学生实际和个性发展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将“做一名好老师”当作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对学优生倡之以严,持之以恒;对学困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所带班级15高职(2)班于2017年获得获得合肥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积极投身专业建设,主动参与2018至2020年安徽省质量提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建设及技能大赛赛点工作,参与省级张其旺名师工作坊提升专业专业水平,期间参与市省两级课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均已结题,并发表关于《微课在中高职服装立体造型学科的教学研究》的论文,调整完善了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推进三教改革,进行精品课课程建设。曾于2012年主持建设安徽省服装结构制图精品课程建设,参与安徽省服装缝制工艺精品课程建设,二项课程运用于实践,于2019年申报合肥市教育成果一等奖。目前正在主持《服装立体裁剪》在线课程建设,该课程2019年底上线,在2020年爆发疫情后,在线课程在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于2020年初,应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对全省学生开放学习。依托课程,我于2021年和2022年参与安徽省安徽省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软件和优质课评选,连续两年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进一步验证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推广性,目前课程正在进行安徽省精品在线课程申报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在2019年发表论文《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浅谈“适合教育”理念在中职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改革,2020年至今,专业正在进行合肥市中职服装智能定制产学研联盟和教师创新团队项目期3年建设,作为学校专业负责人,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项目经过中期建设验收。在项目建设中,建设校企双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育资源,将企业的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引入课堂,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团队建设水平,推动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我参与的团队于2022年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省赛一等奖和国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职教高考中,曾多次担任学校职教高考年级组长工作。在职教高考的路上奋斗多年,在担任16级高职1班专业课教师,在2019年职教高考中录取本科院校21人,19级服装2班,在22年高考录取11人,20级高考2班23年录取12人,21级高考1班24年高考录取16人,帮助中职的孩子通过职业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录取本科的同学则通过考试入高职继续学习,升学率100%。
多年承担职业院校中职技能大赛指导工作,2023年获得全国中职技能大赛服装项目(师生同赛)全国二等奖;2017年指导学生李肖艳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项目比赛获得三等奖;2016年指导学生王悦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中职服装设计与立体造型项目比赛获得二等奖。指导大赛十年间,累计获得国赛金奖1次,银奖6次,铜奖8个,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中职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作为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能积极投入到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中,既指导专业技能,也在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方面给年轻教师予以帮助。组内年青教师成长迅速,无论在班主任工作还是教育教学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更是有教师,如蒋欣怡等教师能承接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学生取得了省技能大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教研组被评为合肥市优秀教研组、合肥市三八红旗手集体。
热爱服装专业,能积极的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获得服装设计定制工技师证书,参加2019年中国服装行业十佳制版师比赛获得优秀奖,于2015年获得第十三届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服装项目一等奖,于2017年获得安徽技术能手称号,并将专业技术扎实,广泛的运用于教学中。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一方面我要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身心特点,总结规律,认真思考,不断摸索,加强反思的意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掌握相关的教学策略;另外一方面,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传承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