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合肥工业学校工商财贸学部成功举办了一场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为主题的教学教研交流会。活动旨在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分享先进教学经验,探讨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交流会聚焦教学能力大赛、课堂展示、优质课打造及课题研究四大核心环节,由四位骨干教师进行了精彩分享。
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驱动成长
蒯家柢老师结合参赛经历,强调教师持续学习的关键性。他指出,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方法、理念与技术,教师需突破传统讲授模式,积极尝试翻转课堂、项目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创新方式。蒯老师特别指出,提升教学能力不仅在于掌握新知,更在于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态。他倡导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着力构建鼓励思考、促进师生及生生深度互动的多元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课堂展示:以生为本,激发深度
课堂展示:以生为本,激发深度
余晶晶老师进行了生动的课堂展示,充分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原则。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她展示了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设定清晰目标,并运用灵活策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而非机械记忆,精准回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与需求。她的实践是“以学定教”理念的鲜活示范。
优质课打造:紧贴需求,创新实践
如何在中职优质课评选中脱颖而出?赵俊老师分享了选题与设计智慧。她强调,选题必须紧密对接产业前沿与真实需求,突出实用性。教学设计上要创新模式与情境,提升参与度;巧妙融合思政元素与文化传承,深化育人价值;并针对中职学生特点设计分层任务。“优秀的优质课,”赵老师总结道,“在真实与创新间找到平衡——既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的挑战,也是产业脉搏的缩影。当课堂成为连接现实与梦想的桥梁,精彩便水到渠成。”
课题研究:立足实践,破解难题
王天宇老师聚焦教研课题的选择。他提出,中职课题研究应凸显产教融合与实践导向。选题前需深入研读国家及地方最新职教改革政策文件(如《职业教育法》《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从中提炼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王老师强调,有价值的课题必须植根于解决中职教育实践中的真实、迫切问题,研究成果要能落地见效。“好的课题并非书斋空想,而是扎根教学沃土,回应学生困惑,呼应行业脉搏。”他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入手,寻找改革突破点。

本次交流会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并重。四位教师的分享深刻回应了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能力、课堂实效、课程创新及教研价值提出的新要求。学部主任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交流活动,鼓励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深耕实践,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到实处,持续提升教学与教研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