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备课组开展11月集体备课
来源: 时间:2024-11-27 浏览: 部门:教研室 作者:王媛媛 审核:崔朔、李风华、孙健

为了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深入挖掘教材,凝聚教师智慧,形成教学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目的,11月26日下午2:30在建工学部录播教室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由张丽老师主持。

此次集体备课主要围绕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推进情况、对思政教学工作的反思和下一步的改进、思政期末考试内容及形式等话题展开。首先,张丽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单元相关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视频资料等内容,号召各位思政教师以此为参考,破除自身教学经验的限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反复研磨思考,找到适合教学内容呈现、教学目标实现的最佳方案,持续推进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接下来,对于期中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各位老师进行了反思和总结。程宏生老师提出,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通过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和他人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戴晓兰老师补充提出,在思政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习,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两位老师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肯定。

最后,就本学期期末思政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黎扬老师提出,可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关知识与安徽桐城市“六尺巷”文化相结合组织考内容,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其他思政老师也一致认为这样的考试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打破传统考试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每月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以群体智慧推动个体发展,增强了思政教师间的协作意识,形成高效合作共同体,通过认真探讨、反复研磨,“备”出了教材的新高度,“备”出了思维的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