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学校食堂的财务管理,保障食堂经营的正常运转,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该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原则
1. 公开、公平、公正:学校托管食堂的财务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合规经营。
2. 经营与财务分离:实行经营与财务分离、核算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确保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3. 市场规律与服务师生:尊重市场规律,保障食堂员工合法权益,积极服务师生,并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纪律。
二、财务管理责任
1. 责任人职责:学校托管食堂的管理责任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维护食堂的正常经营。
2. 管理责任:明确食堂经营目标,落实食堂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核算准确可靠。
三、收入管理
1. 收入来源:学校食堂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为学校师生提供伙食服务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如学生伙食费收入、教职工伙食费收入。
2. 收入记录:所有收入应使用学校的一卡通系统进行记录,并及时纳入学校往来账户进行统一管理。
3. 收入使用:收入应用于食堂的日常经营、人员工资等支出,不得擅自挪用。
四、支出管理
1. 支出范围:食堂支出主要包括伙食支出(如原材料、水电费、燃料费等)和其他支出(如人员工资、设备维修等)。
2. 审批流程:所有支出应根据一卡通系统导出的经营数据,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包括经办人、相关证明人、食堂责任人、分管领导、学校负责人的签字后方可报销,需开具正规的增值税普通发票。
五、成本核算与控制
1. 成本核算:食堂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准确核算各项支出和收入
确保收支平衡。原材料成本包括食材、调料等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这些成本通常占食堂经营成本的大部分,因此应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确保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符合标准,价格合理。水电气等能源成本,食堂在加工、烹饪等过程中消耗的水、电、气等能源成本也应计入。食堂员工的工资、福利、社保等支出、设备折旧与维护成本、办公费、培训费、卫生劳保费等,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计入成本。
2. 成本控制:通过优化采购渠道、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等方式,有效控制食堂成本。优化采购渠道:通过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的稳定性。降低原材料消耗:通过制定合理的菜谱和烹饪方法,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对库存原材料的管理,避免库存积压和过期变质造成的损失。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定期对食堂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控制人工成本:根据食堂的经营状况和功能,制定合理科学的分配岗位,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有效分配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通过培训手段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对食堂运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成本核算制度的有效执行。
六、财务监督与审计
1. 财务公开:学校应定期公布食堂的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2. 内部审计:学校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食堂的财务管理是否合规、合法。
3. 外部监督: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纪检、监察、物价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食堂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七、制度执行与违规处理
1. 制度执行:学校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食堂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违规处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提前终止合同。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项制度,可以规范食堂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
合肥工业学校
202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