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上午,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余兆炳受邀参加合肥工业学校校本培训,并做了题为“合肥战新产业发展研究实践”的专题报告。余主任深入剖析了合肥过去15年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未来15年的战略布局,并强调了产教融合对支撑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
报告指出,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完整、最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了全球制造业的全覆盖。国内出口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15年前的不足30%跃升至90%。同时,经济发展模式成功转向以内循环为主,外贸依存度下降至38%,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报告详细介绍了京东方、蔚来汽车等企业的发展历史,肥西县、新站区产业布局的过程。面向未来,合肥将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6+5+X”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重点布局四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9大领域)、未来产业(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6大方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生产性服务业(研发设计、物流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等10大方向)。报告特别强调,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价值链的关键,发展空间巨大。
报告建议,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从四个维度考虑,一是以产业赛道的分类为主,二是要契合国家战略,三是尊重产业规律,四是发挥本地资源禀赋优势。产教融合正成为驱动合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希望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本地产业发展的情况,为合肥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实现中国“中等发达国家”目标培养输送亟需人才。